传统的历史价值观对人的道德要求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。
史书上评价五代十国时期的冯道为毫无廉耻,事二主,失臣节。
冯道的职业生涯横跨五个朝代、八个姓氏皇帝、一共服务过十一个皇帝,整个职业生涯几乎横跨整个五代。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,皇帝走马灯一样的换,稍微一句话说得皇帝不高兴就要面临砍头甚至满门抄斩的地步。
在这种纯粹的历史垃圾时间里,冯道老哥一直位列宰相这样的要职。服务的几乎都是军事打仗出身的皇帝,能保持不倒需要极大的智慧。
只能一直狗着。
后世史书上评价他就是说他太狗了,在其位不某其政。对一些恶行视而不见。
我想说的是,这帮写史书的不知道是装不知道权利的利害之处,还是真不知道。这么烂的环境里,要求别人不事二主,随主殉国。都他妈站着说话不腰疼,要殉你自己咋不去跳江变屈原?
搞出一个自己做不到的道德标杆,然后说别人狗,还把禮義廉恥这套玩意儿挂嘴边。
宰相这个职位实际上一直是没有什么实权(包括现在)。 说难听点就是给皇帝擦屁股干脏活累活的。这么个职位,指望别人能把天下治成一个完美无暇的国家属实有点想多了。
冯道人已经算很不错了,生活俭朴,从不与人为敌,别人送他的女人收了后偷偷放回去,主持修订了《九经》让五代时期的兵荒马乱恢复了点人文教育。